查看原文
其他

猫咪街道、变形书摊,西安街头又多了几处新变化

陈锵 贞观
2024-08-23


威廉·怀特的书《城市:重新发现市中心》中提到,街头巷尾,一个舞台,购物、闲逛、吃喝、看热闹等,承载着多样人群的社会活动。


他把街头巷尾比作是城市的生命之河。因为,人们对城市的热爱始于街头巷尾。


在去年,我们带着设计师团队,对位于新城区的坤中巷进行了一次微改造。这是我们西安温度第三季活动中的一个项目,也是坤中巷的美好开始。


西安温度是我们坚持到第三年的一个城市公益设计改造项目,每年招募10个团队改造10个项目,迄今在西安已改造了30个项目。



1



新城区坤中巷是一条陈旧、毫不引人注意的背街小巷。


从尚勤路与东七路交汇处开始,穿行两三百米就能走完。巷子两旁是一排排破旧的住宅楼,裸露的红砖墙体上不是雨水冲刷留下的铅灰色印痕,就是涂了一半的白色涂料。即便是这种涂料,看上去也已经有些年头了。



这是一条安静的巷子,一整个白天,经过这里的人不超过八十位,带着小孩的家长、骑在自行车上的人、步行的人,所有人都步履匆忙,街道两边没有什么能够吸引他们哪怕多停留一分钟。


唯一使巷子显得生动的,是老街坊们会在天气不错的时候,聚在巷子的小广场上,谈天说地或者投喂流浪动物。


这是一个关于人与人、人与街区、人与流浪动物的故事,与独居老人徐奶奶有关。



她常年喂养流浪动物的温情举动,带动了更多的街坊邻居慢慢加入到投食的队伍中,小卖部也开始售卖一些宠物相关的用品。这里也逐渐成为街坊邻居们闲聊的小广场。大家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紧密了。


第三季西安温度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和景文旅设计团队对坤中巷做了一次微改造。我们希望能用设计的力量,留住这份温情,让老旧街区有新的面貌,焕发出更多的生机,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从2020年7月份开始,设计团队经过实际走访调研,与坤中巷住户沟通,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历时四个月,顺利完成了对坤中巷的改造。


设计团队提取了徐奶奶喂养流浪猫的故事元素,为坤中巷设计了超萌的猫主题视觉标识。



在坤中巷的环境色彩设计上。经过实地的勘察之后,设计团队将橘黄色作为街巷的主环境色彩,传递出街巷的温暖。



坤中巷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辨识度、公共空间稀少且利用的不好以及整体显得陈旧不堪。设计团队将这些问题一一拆分,进行模块化和产品化设计。


比如,巷子里的小卖部,换上了新颜。原本破旧摇摇欲坠的雨棚被拆除,换上了更为安全的遮阳雨篷,给小卖部设计新的门头让其变成解忧杂货铺。



为流浪动物设计了专属小窝。



在巷子口、利用原有的水泥柱,给坤中巷设计出一套清晰、准确的标识系统。这套标识系统主要包括巷子方位+功能区。



以设计的手法进行微更新轻改造,提升街巷空间的实际功能性与应用性,美化人居环境。


设计团队将杂乱无章的绿植统一种植在花箱内,组合舒适实用的座椅,成为复合型的街道家具,不仅为居民与流浪动物提供了休憩区,也使得街道的的美观度和整洁度大为提升。



我们一直相信,设计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即便是一个微小的街区改造,也能给居住在此处的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设计团队讲,项目在改造施工过程中,不断有往来居民驻足观看,感叹自己生活环境的改善。


这就是设计的价值。


项目地址:新城区坤中巷(国营招待所北侧巷子)

设计团队:和景文旅

团队成员:刘洪珀、程强  

施工团队:天博广告



2



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也与西安的大街小巷有关,是关于流动摊贩的故事。


除非有联系方式,否则你无法确定张磊夫妇是在凤城一路、矿山路、大明宫遗址公园周边、或者其他的街上出摊。



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张磊夫妇开着他们特制的小车在大街小巷流动出摊。与其他小摊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卖书的。所有的书就放在这辆特制三轮车里,他们给小车取了一个名字,叫双面书屋。


西安这座城市似乎也从来不缺少书店。从老牌的书店如汉唐、万邦,到现在扎堆的网红书店。还有散落在城市各处的私人书店以及二手书摊,以及随处可见的报刊亭,构成了浓厚的城市文化气息。


但在如今,西安街头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报刊亭了。与大大小小的书店相比,街头随处可见的报刊亭曾更加深入的参与到人们的阅读生活之中。那种逛街能随手捎一本杂志或者小说的体验再也不会有了。


因此,当西安的街头出现双面书屋的时候,是有些令人欣喜的。在报刊亭从大街小巷消亡之后,又有人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补上了缺失的一角。



也许将张磊夫妇的双面书屋提升到报刊亭之于城市作用的地位,显得有些夸大其词。但把双面书屋看作是漂流在这座城市之中的报刊亭,我觉得是恰当的。


张磊夫妇的双面书屋所售卖的图书以学生阅读书籍为主,但有时候也会跟一下潮流,比如去年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大火,张磊就进了一些侦探推理小说。


潮拾集品牌设计团队负责了此次改造。



设计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于车体结构的调整。原书屋的车体构造是张磊自己设计的,书架为推拉结构每次出摊收摊都非常费劲。


设计团队在调整时,保留了这个推拉式结构。通过专业设计来让车子使用起来不那么费力气。功能更齐全。



接着是整车的视觉设计。即便是不起眼的小摊,也要有好看的招牌,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比如,设计团队在车顶为书屋设计了两块招牌,替换掉原有的一整块招牌,不仅突出了品牌,而且关键信息更简洁明了。



同时又在车子的活页门内外写上书屋专属金句,”你今天读书了吗/走大街穿小巷,好书慢慢读“。让流动的双面书屋不仅是为顾客提供购书服务,也让小车成为城市大街小巷景观的一部分。



最后,设计团队为小车设计了许多儿童画贴纸、钥匙扣以及手提袋等周边产品。



对双面书屋的改造,不仅是我们给张磊夫妇的礼物,也是我们送给这座城市的一点小心意。希望人们能更加热爱阅读。


项目地址:凤城一路、矿山路、大明宫遗址公园周边流动出摊

设计团队:潮拾集品牌设计

团队成员:胡琦郭硕杨波杨耀程佐佐



3



关于人与人,人与街区,人与城市,街区与城市之间的互动。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在他的《哈瓦那特派员》有过这么一段精妙的论述:“人口研究报告可以印出各种统计数值、计算城市人口,借以描绘一个城市,但对城里的每个人而言,一个城市不过是几条巷道、几间房子和几个人的组合。没有了这些,一个城市如同陨落,只剩下悲凉的记忆。”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恒的时代命题。原有的老城区街巷,尽管与当下相比,显得破落陈旧,或者生活空间不能符合人们要求的情况下,如何让旧城有点新意思,激活老旧街道活力,一直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希望人们在路过坤中巷或者在西安无论哪个街头遇到双面书屋时,不再是低头刷手机,匆匆走过,而是能驻足停留,好奇的看看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的小美好。



作者 | 陈锵 | 贞观作者



“西安温度:文化创意温暖城市角落”活动(第三季)

策划执行:西咸研究院城市温度与艺术人文设计中心

策划总执行人:梁恩(贞观)

设计总负责人:李望观(行简品牌创始人,亚太设计师联盟会员,iF设计奖、意大利A'奖获得者)

活动执行人员:王冰(贞观)、 赵蕾(贞观)


相关阅读

谁说西安粗糙?让一部分西安街头先好看起来

这次想穿婚纱、骑侉子摩托的人是你爷和你婆 || 西安温度

让西安的烟火气精致起来 || 西安温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贞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