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时评 思辨经典 高分必备!


思辨时评1:破与立、对立统一

把握好改革的破与立
2024年07月03日 来源:人民日报 茅文婷

破与立是事物发展变革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体现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正是在破与立的循环往复中,事物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以清醒头脑把握好破与立的辩证法,对于破什么、立什么,如何破、如何立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确保改革因“得其法”而事半功倍。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不是改弦易张,立也不是另起炉灶,破和立都要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来推进。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要始终牢牢立住。“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在根本的东西上必须守得住、有定力,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实践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破和立的对象,不能盲目冲动地“随手拿来”,也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刻意选择,而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问题去思考、去谋划。破市场壁垒、地方保护之弊,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之制;破城乡二元结构之弊,立城乡融合发展之制;破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之弊,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之制……只有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才能破得准立得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闯关夺隘、纵深推进如何破、如何立,要运用好系统思维。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如果单兵突进极有可能顾此失彼。处理破与立的关系,要注重不同领域改革以及同一领域改革不同方面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掌握节奏步骤,搞好统筹协调。改革的破与立,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使不同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改革的破与立,要注意先立后破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如果旧的体制破除了,新的体制还没建立起来,就会出现制度真空,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改革成效。

改革的破与立,要做到“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改革推进到今天,各种利益的平衡、各种关系的协调更难,多的是“硬骨头”和“急流险滩”,无论破还是立都更考验改革者的智慧、勇气和担当。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推进制度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就能释放改革的动能和活力。

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胆识勇气,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以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的坚定执着,把全面深化改革一步步向前推进,以破与立的变革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思辨时评2: 规则思辨,刚性与人性

规则的刚性与人性化处理并非“二选一”
2024/06/18 来源: 工人日报

6 月 16 日,#南方医科大学教师因救人上课迟到被罚#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一一据工人日报客户端报道,日前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公布的一则查处通报引发争议。通报显示,5 月 10 日,该校俞莉老师分管的患儿病情危重,遂在授课前到达科室查看患儿情况并进行紧急处理,随后返回教室完成授课,迟到 29 分钟。根据学校规定,授课时间延误在 15 分钟至 30 分钟的认定为严重教学事故。因特殊情况发生教学事故 (差错),则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学校据此认定此事件为教学差错,扣发涉事老师 5 月奖金 2000 元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取消其本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这份通报引发网友关注和吐槽,校方表示正在核实情况,后续将跟进处理。

一边是病情突变的重症患儿,一边是等待听课的学生,身兼医生和教师双重身份,当事医科大老师确实面临两难选择。从通报的表述看,学校做出相关处分是在执行制度规定,但不少网友对此难以接受,认为“生命大过天,医生救人不该被处分”。

在生命至上的理念下,一些网友吐槽涉事学校的处理结果,并非罔顾规则,而是对基本是非曲直的审视,对特殊情形下能否有人性化选择的追问。不少媒体就此发表评论,有的认为“校方需给出合理解释”并反思在执行有关规定时的僵化,要弘扬“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价值理念,就必须将其落实到各项管理细节中。有的评论认为“学校对教师的奖惩,体现了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抓教学秩序无可厚非,但对救死扶伤的教师也作出机械化处理,恐怕不是对教学负责”……这些评论在网络平台获赞颇多,可见公众对此事件有着基本共识:规则是硬的,但不该是冷的。

规则的意义在于执行。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则,是维持社会平稳运行的保障。无正当理由迟到属于违纪行为,所在单位可根据规章制度进行处理,但不区分迟到原因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则可能伤及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善意。此前,有外卖小哥因参与救人而耽误送餐,按平台规则需罚款,而企业核实信息后不仅免去罚款,还颁发了奖励津贴。类似案例告诉我们,在遵守统一制度的前提下,设置特殊情况下的例外规则,可以让制度及其执行更加人性化。

规则常常是针对一般情形而设定,而现实中,我们不时会遇到小概率特殊情况。在特殊情形下,一般规则向生命至上等价值理念让路,本质上是在呵护规则背后的精神内核。就此而言,刚性规则与人性化处理并不冲突二者并非“二选一”的关系。

不仅如此,特殊情形下,人性化的处理会让规则更有认同感和生命力。在规则与生命之间、在规则与更高价值理念之间,我们应当赋予规则一定弹性的空间,从而让更多人对规则生出认同、敬畏与尊重。为此,不少领域一直在探索如何在严格落实规则与人性化执行之间寻找平衡点,比如,在交通管理中,不少“闯红灯送患者紧急就医”的“的哥”最后都被免除处罚;在医院急诊区,院方对一些危重患者往往是先救治后收费……这些做法提示我们,规则从来不是约束善意的枷锁,在规则之上,我们理应有更重要的价值取舍。

我们生活在规则之下,必须敬畏并遵守相关规则。与此同时,我们也相信,特殊情况下,刚性的规则与人性的善意之间并非“二选一”的关系。(吴迪)


思辨时评3: 打破思维定势

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思想纵横)
2024 年06月13日 来源:人民日报 马纯红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用来比喻办事墨守成规、固守教条、不知变通。这种不顾环境变化的处事观念和行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在国内外形势快速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束缚,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紧密结合实际,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想观念,紧盯本地区本部
门本单位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及其根源开展靶向治疗”。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倾向于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念,采取一种固有思维和方法。思维定势的形成,往往使人陷入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窠臼,进而强化路径依赖,难以灵活地探索其他可能性,阻碍问题解决和事业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变化是绝对的。人类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形势在变化,事业在发展,过去合理的做法现在可能已经不适应,以前长期有效的方法现在可能开始失灵。形势变化了,任务升级了,如果还是完全顺着既有的思维定势来行事,奉行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办法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工作往往就会碰钉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只有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才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打破思维定势,就要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跳出条条框框限制,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中,一些地方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发展呈现出新面貌。云南省丽江市的泸沽湖,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摩梭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在旅游开发上曾经因为思维定势采取“围湖开发”的发展思路,导致“人进湖退”、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在打破思维定势之后,转变“围湖开发”的发展思路,进行生态搬迁,实施环湖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等项目,探索“游在湖边,吃住在湖外”,形成特色旅游产业,生态效益持续转化为发展红利。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北岸林场,林业工人围绕“林”字做文章发展森林旅游,实现了“不砍树照样能致富”。实践证明,思路一变天地宽,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破思维定势,还要善于提高站位,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运用战略思维观察大势、把准方向、谋划建设推进工作。在我国广阔的内陆腹地,许多省份不沿边、不靠海,这种区位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陆地区的发展,也使一些人形成了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但随着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的推进,曾经的内陆腹地也能成为开放前沿。许多内陆地区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把对接国家战略与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拓宽了发展空间释放了发展活力。当前,国内外形势不断发展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领导干部要提高站位,在形势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打破思维定势,说易行难。如果理论上不强、知识面不够、眼界又不宽,就很难真正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学习本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要熟悉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生态、国际等各方面知识,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做到眼界宽、思路新。


思辨时评4: 思辨新质生产力

先立后破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06月18 日来源:人民日报 薛莲

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是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立在先、破在后,统筹好新与旧、稳与进、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先立后破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是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立在先、破在后,统筹好新与旧、稳与进、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贵州产业发展底子较薄,在培育新兴产业时并不急于破,而是充分利用地质结构稳定、生态环境良好、土地电力成本低等优势,把大数据产业先立起来,让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顺畅。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稳步推进,做好新旧模式、产业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急功近利、盲目求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贵在“预则立”,难在“立中破”。立与破并非截然对立,可在统筹推进中实现统一。当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一些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有待转型升级,但破也要讲究时机和方法。传统产业并非低端产业,对待传统产业,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简单“一退了之”。近年来,内蒙古在“追风逐日”、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的同时,在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下功夫,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构建起煤制油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多条产业链实现煤炭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实践证明,用好新技术新模式,想方设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才能实现“立中破”与“破中立”的动态平衡,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执行力,深入了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时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自觉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确保不跑偏、不走样。布局新产业、上马新项目之前,应充分考虑现实情况、深入调查研究,避免在时机尚不成熟、条件尚不具备时仓促上马确保新产业立得住、走得稳。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程。新征程上,坚持先立后破,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系,就一定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思辨时评5: 生活思辨,凡与不凡

“凡”星不凡 微光成炬
2024 年 04月27 日 来源:人民网 寒酥

“凝聚强国力量,共铸复兴伟业”。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 2023 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550 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

正能量如同阳光,散发光和热;正能量像黏合剂,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 正能量也是催化剂,能够激发创新和变革。在奋斗筑梦的新征程上,正能量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的航船不惧风浪稳步前行,粮食“二十连丰”端牢了中国饭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与世界共赢硕果累累······正能量网络精品,通过篇篇文字、一幅幅图片、一条条音视频、一个个专题专栏、一项项主题活动,勾勒出奋进中国恢宏壮美的时代画卷。夯实奋斗底色,也离不开平凡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努力和贡献。

“小人物”有大担当,小故事也有大情怀。“凡星”闪耀,点点微光凝聚成炬,如同温暖且强劲的源泉,不断散发正能量,滋养着人们的道德素养和家国情怀,也悄然充盈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正能量音视频作品《中国“好邻居”》,讲述山东济南一小区居民家中起火,危急时刻好邻居许亮徒手爬上离地面 15 米高的平台展开营救,获得全国网友的点赞转发,形成了善意全民表达、善行全网传播的盛况;“有党有国家有政府在,每一个乘客都落不下!”《风雨落坡岭》用电影手法记录了 K396 次列车被困滞留 105个小时救援全程,坚守,逆行,挺身而出,守望相助风雨落坡岭,情暖落坡岭,真实富有感染力促使作品在短视频平台实现了长视频的破圈传播;还有经历汶川地震的娃娃现被北大录取的郎铮,曾经被他人搭救自己同样勇敢跳桥救人的外卖小哥彭清林,被受灾群众说“还没我孩子大”的救灾战士……这些正能量作品定格2023 年无数感人瞬间,每一幅画面,都是对人间情暖的最好诠释;每一个故事,都洋溢着催人泪目的家国情怀。

“凡星”不凡,平凡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就在你我身边,不懈努力、默默付出与坚持。他们可能是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也可能是基层干部、退役军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普通劳动者。这些人立足平凡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责任和担当,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通过 2023 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这些平凡人的奋斗故事得以广泛传播,被更多人所感知和学习。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潜移默化发挥着正能量春风化雨、成风化人的作用。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千千万万平凡人的奋斗和努力,汇聚起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致敬时代正能量先锋,礼赞崇高的平凡人,中国正能量将持续激励每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思辨时评6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人民论坛)

华 平

2024年08月15日06: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是我们谋划改革、推动发展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举措全面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绘就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图”变为“施工图”,尤需下好改革“一盘棋”,既“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坚持整体推进;又“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坚持重点突破。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没有先例可循,如何蹚出一条新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以来,封关运作建设稳扎稳打,“4+3+3”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境外律师执业等10个领域开放实现突破。既从整体上加强顶层设计和协同发力,又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海南自由贸易港成形起势。

  实践告诉我们,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关键在于用好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

  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才能有的放矢。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至关重要。出台《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在国有资产中单列管理等试点,北京依靠全面深化改革破题,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从中,能够读懂教育、科技、人才互为支撑的道理。

  “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出发谋划和推进,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才能发挥改革整体效应,推动重点改革事半功倍。

  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才能纲举目张。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致力于解决公平审查制度刚性约束不足的问题,以更大力度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

  从建立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到集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再到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成效显著,离不开抓住关键、精准发力、持续攻坚。

  新时代以来,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再到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正是把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的关键问题作为改革突破口,以重点突破带动了改革整体推进。

  千头万绪,抓住重点才能找到路径;千难万险,突破重点才能迎刃而解。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思想认识、生态环境、发展方式、区域融合、改革开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既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又坚持重点突破,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凡事有其要,执其要者事成。




思辨时评7: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人民论坛)

华 平

2024年08月19日05:5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经验。

  新时代以来,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到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锚定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正是因为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改革精准发力、势如破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七个重点领域,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要求。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问题是突破的方向。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变为现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好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关系,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又要有“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的行动自觉。

  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不仅提出到2030年和到2035年两个阶段目标,还针对不同领域提出量化工作目标。以目标为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按下快进键。

  一张蓝图绘到底,考验改革的定力、发展的耐心和滴水穿石的韧劲。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整体性、系统性的深刻变革。坚持目标导向,才能保证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正确道路推进;才能以目标为基准,进行资源配置、时间分配,采取相应的战略战术、方法手段。

  一些群众还不能很好地在常住地参保,居民医保筹资机制还不够完善,参保群众连续参保缺乏激励……前不久,国办印发的《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剑指这些“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织牢织密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教育体制改革不断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虚高药价“动刀”……强烈的问题意识,让改革举措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实践表明,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问题,就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体现改革的内在逻辑,本质上是统一的,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到改革各方面全过程。

  目标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实现目标必然要着力解决堵点难点卡点问题。比如,解决科技资源分散、重复等问题,才能集中力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实现目标的过程。要按照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两相结合,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轼《思治论》中的这句话,表达新时代改革者的心声:“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发展一往无前,改革永无穷期。把准目标方向,掌握正确方法,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定能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成就。





思辨时评8:大胆探索与稳打稳扎

大胆探索与稳扎稳打(人民论坛)

华 平

2024年08月16日05:5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大胆探索、稳扎稳打,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都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黑龙江要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在市场准入、要素流动、制度型开放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雄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

  农村土地制度关系亿万农民最切身利益,不改革不能适应实践发展要求,但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吃下放心流转、放心投入“定心丸”。同时,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充分释放了农村的巨大活力。

  新时代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做到了“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勇于进取”,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战术上稳扎稳打”,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

  发展无止境,改革有章法。坚持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宝贵经验,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一个重要原则。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好大胆探索与稳扎稳打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这要求我们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又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

  大胆探索,是以守正为前提的勇毅担当,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是以创新为特征的胆识谋略,“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掌握看家本领,成为行家里手,富有胆识谋略,就能做到处变不惊、心中有数,进而分类施策,有效解决矛盾和问题。

  稳扎稳打,就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增强各项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谋定而后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从外资准入管理起步,历经试点、推广,负面清单制度被创造性地引入国内经济治理,有效防范了风险,稳步扩大了制度型开放。“大方向要稳,方针政策要稳,战略部署要稳,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正是改革破浪前行的关键所在。

  改革之路无坦途。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我们一定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思辨时评9:破立并举与先立后破

破立并举与先立后破(人民论坛)

华 平

2024年08月28日06: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这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改革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新征程上推进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

  曾经,人才评价“四唯”现象严重,难以适应科技创新要求。如何破题?我们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既向束缚创新的藩篱动真格,又加快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该破的破,该立的立,改革披荆斩棘、落地见效,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先立后破,不能未立先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把立与破更好统筹起来,把握好“立”和“破”的辩证关系和承接顺序。

  要坚持破立并举,不能只破不立,或只立不破。

  破与立,辩证统一。立得住,才能破得好;只有彻底破,才能为更好立创造条件。

  “靠海吃海”的粗放养殖,一度让海洋生态频频亮起“红灯”。有的地方花费很大功夫清退近海养殖,可效果并不好,根源就在于一禁了之、破而未立,没有解决好渔民生计问题。海南文昌冯家湾,一手抓清退,一手谋新路,建立起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推动鱼虾“上楼入池”,渔民“下船进园”,既保护了生态,也守住了群众的“钱袋子”。

  不立不破,立字当头;瓶颈藩篱,不破不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破立并举,把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才能推动改革在“得其法”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坚持破立并举,要注重先立后破。

  一方面,在改革中,如果旧动能、旧机制破除了,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就会出现空档期,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改革成效;另一方面,把立的工作做在破之前,以“鼎新”带动“革故”,也有助于更好实现以立促破。

  贵州在培育新兴产业时不急于破,而是充分利用地质结构稳定、土地电力成本低等优势,把大数据产业先立起来,然后再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实体经济,传统产业转型之路越走越顺畅。山西“借风”“迎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同时努力做好煤炭大文章,推动两个能源赛道互补互动、协调发展。

  谋改革、促发展,“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只有坚持先立后破,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转换,才能兼顾稳和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领域的改革不宜过于激进,一些地方的产业转型也不能急转弯。破立并举,关键靠统筹,要义在平稳。

用好“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把握好时、度、效,谋定后动、循序渐进,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实现“立中破”与“破中立”的动态平衡,才能推动改革稳扎稳打、行稳致远。




思辨时评10: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把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法

张志鑫

2024年08月23日06:0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掌握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开始我就强调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先给大家泼泼冷水,这恰恰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哲学思想。”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领域实施科技战略部署,凝练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

  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决定着事物发展进程。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例,为什么一开始就强调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因为当时的长江饱受环境污染、过度开发之痛,“长江病了”。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必须共抓大保护、治好“长江病”。再看新时代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导致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给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很大压力,也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要通过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领域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我国新能源技术不断升级、要素禀赋结构深刻改变、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结合,带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这不仅改善了我国能源结构,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也推动我国发展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新征程上,我们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精准发力,牢牢把握“有所为”的正确方向。

  “有所不为”绝不是不作为,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定发展思路。比如,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实现错位发展。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智慧,不能什么都干,“拾到篮子都是菜”;也不能一哄而上都搞一种产业,变成齐步走。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产业水平、发展条件各异,高质量发展必然呈现不同样式。比如,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好、科研水平高,有条件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西部地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适合打造特色优势产业。若是身怀“独门绝技”却不锤炼、不提高,偏要在不该为、不能为的事上“赶鸭子上架”,一厢情愿“撒胡椒面”式地投入,最终只会适得其反。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不为空想所误、不为虚声所惑,坚持“有所不为”,才能大有所为,确保所为必成。个中的进退取舍体现的是智慧和担当。

  把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法,才能防止在工作中走极端,避免贪大求全、急于求成、搞错方向,搞政绩工程、做表面文章;避免消极躺平、畏手畏脚,错失发展的机遇。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该“有所为”时敢为善为,在该“有所不为”时保持定力。同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坚持发展的眼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形势发展、条件变化中始终掌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思辨时评11:守正与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人民观点)

来源:人民日报2024-08-23 08:50

 

   坚持守正创新,既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生机勃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今年暑期,航空市场上,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航班受到旅客的追捧。目前,C919已累计获得全球订单1000余架。

  打造大国重器,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政府部门有效引导、组织统筹,全国20多个省份、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约30万人协同作战,大飞机研制带动我国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的集群式突破。

  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翱翔蓝天,“大飞机梦”的历史性突破,凸显了新型举国体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的制度优势,体现了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改革红利,也让我们更加深刻领会一个道理:“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对于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同时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守正创新,既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生机勃勃。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增加“继续”二字,蕴含着实践的接续、时代的新景。《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体现出鲜明特点,是坚持守正创新谋划和推进改革的生动体现。新征程上,要写好“实践续篇”“时代新篇”,就要砥砺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提振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落实。

  守正,就是要守住方向、守住原则、守住立场、守住根脉。新时代以来,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2012年的71.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17.1万亿元,规模实力明显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才能将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创新,就是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立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大胆闯、大胆试,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开事业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今年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快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关系。面向未来,坚持好、运用好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必能让“中国之制”的优越性不断凸显、“中国之治”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思辨时评12:打破思维定式

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思想纵横)

马纯红

2024年06月13日06: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用来比喻办事墨守成规、固守教条、不知变通。这种不顾环境变化的处事观念和行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在国内外形势快速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束缚,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紧密结合实际,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想观念,紧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及其根源,开展靶向治疗”。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倾向于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念,采取一种固有思维和方法。思维定势的形成,往往使人陷入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窠臼,进而强化路径依赖,难以灵活地探索其他可能性,阻碍问题解决和事业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变化是绝对的。人类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形势在变化,事业在发展,过去合理的做法现在可能已经不适应,以前长期有效的方法现在可能开始失灵。形势变化了,任务升级了,如果还是完全顺着既有的思维定势来行事,奉行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办法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工作往往就会碰钉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只有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才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打破思维定势,就要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跳出条条框框限制,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中,一些地方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发展呈现出新面貌。云南省丽江市的泸沽湖,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摩梭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在旅游开发上曾经因为思维定势采取“围湖开发”的发展思路,导致“人进湖退”、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在打破思维定势之后,转变“围湖开发”的发展思路,进行生态搬迁,实施环湖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等项目,探索“游在湖边,吃住在湖外”,形成特色旅游产业,生态效益持续转化为发展红利。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北岸林场,林业工人围绕“林”字做文章,发展森林旅游,实现了“不砍树照样能致富”。实践证明,思路一变天地宽,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打破思维定势,还要善于提高站位,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运用战略思维观察大势、把准方向、谋划建设、推进工作。在我国广阔的内陆腹地,许多省份不沿边、不靠海,这种区位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陆地区的发展,也使一些人形成了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但随着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的推进,曾经的内陆腹地也能成为开放前沿。许多内陆地区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把对接国家战略与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拓宽了发展空间,释放了发展活力。当前,国内外形势不断发展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领导干部要提高站位,在形势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打破思维定势,说易行难。如果理论上不强、知识面不够、眼界又不宽,就很难真正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学习本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要熟悉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生态、国际等各方面知识,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做到眼界宽、思路新。





热点推荐

欢迎加入2025高考作文评点升格免费资料群!

作文招生丨欢迎参加2024新学期高考作文评点升格打磨强化训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朱老师作文评点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