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细胞重建神经传导和改善运动功能,让脊髓损伤患者重新站起来!

James 干细胞之父 2022-11-0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通常是由于受到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对脊髓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损伤,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成因为车祸、运动、意外坠落等造成的外伤、或贯穿性脊髓炎等相关疾病。


根据损伤位置的不同,病情也会有所差异,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越往上症状越严重。从完全无征兆到半身不遂、完全瘫痪都可能存在。

脊髓损伤是一种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和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该病在世界上总发生率约20-40人/每百万人/年,每年新增病例约1万人,损伤时平均年龄为31.7岁,约有病人230,000人。

脊髓是源自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延伸部分,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且被脊椎保护。它相当于人体的电话线,将来自大脑的指令传达给四肢,从而做出相应动作。当脊柱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时,会导致脊髓损伤。由于“电话线”被切断,大脑无法指挥断口以下部位的肌肉运动,导致瘫痪、感觉丧失等症状。

脊髓损伤治疗的难点在于神经传导重建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因为发生损伤后,神经损伤一旦被瘢痕替代,神经元的再生和重新连接希望就很渺茫。一般认为这个时间为 6 个月。


一直以来脊髓损伤的治疗都是医学难题,传统的治疗手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未能在神经功能上取得根本改变。而干细胞有望给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根本的改变。


针对脊髓损伤,以往没有明确的治疗办法,多以支持和康复治疗为主,却收效甚微。在过去数十年,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研究多集中在神经保护再生,随着近年来科学界术发展的持续关注和升温,有望加速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显示,干细胞可分化产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轴突再生,使神经纤维形成新的髓鞘, 保持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并且能分泌产生抗炎性因子,可抑制损伤病变微环境的炎性反应;干细胞通过各种途径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修复与再生,为患有脊髓损伤等难治性疾病的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国内外典型的案例回顾:

2017年广州日报的一则新闻——《坐轮椅14年 奇迹站起来》为广大脊髓患者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64岁的脊髓损伤、下肢瘫痪患者陈双喜,经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年后,8月18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病房里奇迹般地从轮椅上站起来,并在支具辅助下缓慢迈开脚步,这意味着我国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领域获得了新突破。


点击观看以下视频


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鞘内注射人同种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及机制研究”正在广州、上海、成都等地开展研究,有望造福更多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生活质量低下的病人。


2019年的一篇综述中分析了11项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涉及到499名患者。

汇总结果后发现,在脊柱穿刺后有一些轻微、短暂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头痛、背痛等,但是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无创伤感染、颅内感染等破坏性和长期不良反应,说明细胞移植是基本安全的。


除了关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安全性,更多的患者及家属还关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有效性,经过干细胞移植,是否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各项健康指标?



郑州人民医院骨科选取了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同时设置相同数量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明显促进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不影响体液免疫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科技部2020年1月15日公布了2019年度第二批“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名称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项目实施周期5年,具体为2019-2023年。


截至目前为止,国家“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经费已资助了3个脊髓损伤相关的大项目,在2016年就开展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基础性研究,2017年和2019年获批的项目为临床试验,这对患者来说是利好的事情!



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初步取得来令人满意的结果。据统计,加上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的4个项目,目前国家明确支持1个脊髓损伤基础研究、6个脊髓损伤临床试验项目的开展。



前景可期

多项研究均证实: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将是解决脊髓损伤重大医学挑战的突破口。相信随着干细胞科技的发展,有国家经费的鼎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工匠精神,脊髓损伤领域将早日取得新的突破!

精准医疗引领健康未来想知道更多,扫码关注公众号

点「在看」分享给朋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