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多少“姜萍”被中国的教育制度埋没

底壳编辑部 底壳宇宙
2024-09-23

文末开通小程序留言啦!欢迎大家来互动!

最近,17岁中专女生姜萍因“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一事爆火出圈,因为这个不走常规路的“天才女生”,有些人开始质疑中国的教育制度,甚至社会制度。



清华教授劳东燕大谈“我们的社会有太多规训”,剑指社会制度


有句讲句,我不认为因为出一个看上去偏科、有独特数学天赋的“姜萍”,就该推倒重建我们的教育制度。


对她本人(姜萍)来说,我希望这波热度快点过去,不然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接下去稍微聊聊我对教育制度相关的看法。

我注意到,其实这波热度里,已经混进不少将炮口对准中考、高考体制的人,主要的观点有:统一标化考试太死板,埋没人才,要增加多元化、更自由的招生渠道,增加特例的运作空间。


从姜萍个例上看,这个观点当然是有道理的。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有理想中的多元化招生渠道,那么一个偏科的数学人才大概率不会被埋没。

而且看到她这个个例,大家下意识也会想,还有没有更多人同样被埋没?

如果确实有很多人被“埋没”了,大家会觉得这事确实要变一变。

但是,我个人习惯性还是会从社会层面看待制度性问题。

假设我们确实提出了某种新政策、新制度,能够让学校有更大的招生自由权,那么会发生什么?

一种可能当然是所有人才都尽情地发挥自己,被录取,不埋没。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但更有可能的是什么?一旦自由招生、多元招生的口子打开,那么在“运作”的空间里,有钱有势、有能力包装的上层人士,会赢者通吃。而寒门子弟,依然主要得靠标化考试来冲过独木桥。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现实中有现成的例子:美国。


美国的自主招生,真正便利了谁?是寒门吗?

不,是那些有钱捐楼的;有校友人脉的;能拿到大人物推荐信的;有资源包装自己的,等等。

而普通人小孩,还是得有出色的成绩,才能去当那些豪门子弟的陪读。

所以多元化、自由的招生模式,看似是“不错过任何一个人才”——这可能是真的——但同时也会破坏普通人最后的公平。

在我看来,平民,普通人,基数远远大于“被埋没的天才”。姜萍这样似乎有天赋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勤能补拙的做题家。而统一标化考试,就是维系这个社会最大多数人公平的那一根纽带。这个纽带一松,山洪下泻,平民淹死。

所以,我并不认为我国教育体制需要为这次热点而做出多少改变。

各所以数学见长的大学对热点的回应是“欢迎姜同学报考我校”而不是“我校决定特招姜同学”,也是恰如其分。

教育,确保大多数人的公平,永远是第一要务。

往期文章精选

登月这件事,请停止污蔑美国!

质疑美国登月是一场启蒙运动

当代中国群体伤痛记忆

撰文:牛彪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底壳宇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