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速创新,大咖解密:国产内镜如何发展

器械之家 2022-09-05

器械之家

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

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

关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时强调,“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建设”。


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一直是国民健康规划中一道难解的题。


多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全球每年肠胃癌新发病例中42%左右来自中国,而我国肠胃癌的早期检出率仅为10%左右。上述触目惊心、对比鲜明的数字无不表明——我国消化道癌防治形势严峻。


消化内镜检查作为目前发现胃肠癌最常用的筛查手段,有两大难点仍难以攻克:一方面,内镜检查质量不过关,患者漏诊状况频出;另一方面,由于内镜医师检查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内镜医师稀缺等原因,导致中国部分地区早期胃肠癌的诊断率仍低于发达国家。


基于这一现状,社会各界究竟该做出怎样的努力,方能构筑起坚强的消化道防癌阵线?从上到下,这不仅是广大医生、医疗机构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值得众多内镜生产企业去深思——健康中国下,国产内镜企业该肩负怎么样的社会责任?又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01

大咖云集,群贤毕至

乘科技之骐骥,驷创新之玉虬


由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办,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国产内镜诊疗技术与研发创新论坛》于6月25日隆重召开。

 


一批奋战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前沿的医学“大咖”与国产内镜企业澳华内镜集结于此,就“内镜诊疗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发展与国产内镜设备的研发创新”召开深入探讨。论坛围绕主题设置了理论授课,问题探讨、互动交流等环节,话题涉及国产内镜民族责任、技术创新等,旨在加强医工联系,构筑国内外著名消化病、消化内镜专家互动交流平台,为我国消化道防癌阵线的构建提供一份力量。


 

会议一开始,由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的唐涌进主编担任论坛开场主持,介绍了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及国产内镜技术与研发创新学院组建的概况,唐主编最后邀请北京友谊医院张澍田院长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令狐恩强教授两位大会主席做开场致辞发言。



张澍田院长:“「十四五」背景之下,对于国产的医疗器械而言正当前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国产设备受到国家重视,在现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内镜医生信心强烈,尤其是国家对国产内镜创新支持力度持续增大。在此希望以澳华为代表的国产企业要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努力解决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


令狐恩强教授:近年来,国产医疗器械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政策的创新升级。体现了国家政策方面的积极推动,希望各位可以在今天的论坛中获得全新的思想,为中国内镜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辞环节之后,唐涌进主编请出了中华医学会的游苏宁教授,游教授带来的是以《改变医疗的颠覆性创新》为主题的演说。



“颠覆就是让事物变得简单,因此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在技术的推动下让内镜诊疗变得更便捷。新的医学时代即将来临,可以看到科技决定一门学科或者是某一领域的奔跑速度,然而科技纵使再进步,创造力是无法被取代的。科技创新成为未来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本环节的主持嘉宾北京协和医院的杨爱明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平红教授都对游教授的观点表示认可,杨教授也认为当前正是国产内镜的「黄金时代」,在多方面的利好环境下,希望国产内镜企业可以抓住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随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李鹏教授以《国产消化内镜的多中心系统评价研究》为主题展开分享,李鹏教授说:



“现在我们在做一个研究,重点的研发计划里面就进行了国产内镜和进口内镜多方面的对比。我们做了一项大样本多维度评价,涉及5000例检查+1000例治疗,国产内镜检查及治疗操作的成功率与进口内镜相当,图像治疗评价相当。患者反馈体验度的差异不大。甚至由于国产内镜弯曲角度大,某种程度是可大幅缩短治疗时间。未来,我们将继续与国产品牌深入协同,进行技术实现、临床使用等方面的探讨。”推广国产设备及规划化诊疗技术,国产技术走向国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邹晓平院长点评道:“相对进口品牌,国产内镜起步较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以澳华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有快速提升,特别是图像质量方面完全不输于进口品牌。面对未来广阔的内镜市场,对于国产内镜企业而言任重而道远。这要求我们坚定不移朝着高水平、高标准努力。同时必须高度注重医工结合,让更多的研发人员和临床医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共同努力创造出高水平、高标准的国产内镜。”


同时,担任主持的另一位嘉宾——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思予教授,他剖析了国产内镜面临的现状,提出国产内镜是否能实现进口替代的关键一环是企业如何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设备的保护。


紧接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王雷教授带来了以《澳华内镜研发和创新的思考》为主题的演讲。


王雷教授从一个医生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对于研发和创新之路的思考:



医工结合是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历史表明,内镜发展是医工结合的产物。内镜发展要想体系化,需要对临床有更多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从而满足医生的需求。另外,人体工程学在内镜诊疗中的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澳华在这方面已经做的不错,我认为澳华发展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学习、跟踪、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的主持人共有三位,首先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张筱凤院长,张院长表示,她亲眼目睹了澳华内镜近些年的快速变化,可以看到澳华的产品在临床中不断以全新的面貌出现,现阶段已基本可以满足院内内镜中心的诊疗需求。此外,她认为内镜的创新突破需要紧跟国际,要了解全球的发展趋势。


身在大洋彼岸的蔡强教授来自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高级消化内镜中心,他对王雷教授在演讲中提出的「不仅要解决患者的治疗问题,同时也要保护操作者」这一点印象深刻,并表示高度认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邹多武教授表示:“澳华在光学成像方面表现优秀,同时操纵性也非常不错,而在设计环节基于人体工学的考虑能够保护到操作者,令人感动。”


随后,来自澳华内镜市场部的严凯经理对新推出的智能多光谱内镜系统AQL-200L做了详细介绍。



“这款澳华全新推出的系统,秉承了澳华一贯坚持的创新精神,多光谱染色功能、智能诊断功能,都是澳华坚持深入临床,不断创新探索的成果。直到今天的AQL-200L诞生,澳华内镜并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在几十年的坚持中不断自我迭代、自我超越。‘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树立起创新的信心和豪情,拿出坚守的执着与韧劲,广大澳华人坚持在内镜的王国里开疆拓土,以个人的内镜梦支撑起建设实现国产内镜替代的家国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冀明教授点评道:“创新,从来都需要九死一生的坚持,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豪情。国产内镜要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卡脖子问题,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郝建宇教授说道:“科技的发展是改变生活的根本。澳华内镜生逢其时,虽乘着国家对国产技术的支持之风,但澳华内镜出色的成绩背后,是几十年的锲而不舍始终坚持研发投入、坚持产品创新宗旨不动摇的必然结果。”


02

国产内镜如何突围?

创新、创意、创未来


专题分享结束后,在场所有嘉宾围绕「国产内镜如何突围」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众多教授的发言中”创新“这一次被频频提及,点题论坛主旨中的创新精神。



当前竞争格局

讨论一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东教授对国产内镜生存现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内镜的产业格局鲜明,全球表现为地域集中及格局集中的特点。与其他设备不同的是,内镜具备诊断+治疗的双重属性,起到了医生手和眼延伸的功能,临床操控与体验至关重要,因此在临床端替代的品牌壁垒相比其他医疗设备要更高。理解和把握外资龙头在产业链上的环环领先和先发优势后,我们或许从整条产业链层面出发能寻找到更多国产厂商的突围思路,即站在系统全局角度看国产内镜的发展阶段,对国产内镜的未来进阶更有把握。


本土品牌优势明显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刘枫教授提出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国外龙头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上先发优势显著,上游技术的封锁导致国内从0 到 1的突破和摸索周期更长,售后的维修体系搭建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综上,以澳华为代表的老牌企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闭环壁垒,可塑造坚固的品牌护城河,有利于打破当前进口垄断格局。”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杨建锋教授提出:“以我个人的操作体会,澳华在先端部外径、插入管外径、通道内径、弯曲部角度、视野多个指标维度都已经不输进口,甚至进一步做到优化。我个人认为软镜的镜体发展方向目前更主要为技术精细化+镜体类型丰富化。这几点澳华都做得很好。”



技术突破,引领内镜医疗新「镜」界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吴齐教授这样说:“我于2年前初次使用AQ-200系统,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科室内医生的一致好评。一直以来,国外内镜凭借成熟的技术引领着中国,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内的内镜技术也在不断地突破,国产企业可以从诸如“智能化”等全新赛道追赶龙头企业,逐渐获得市场话语权。”


另一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姚方教授指出:“澳华目前产品的设计、定位以及未来的创新方向以及产业布局都十分清晰。想要实现内镜国产化,务必要将核心技术抓在手中,并且创造属于企业自身的亮点。在产品设计上,我认为可以在雏形阶段就引入医产研学相结合的模式。”


讨论的最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金震东教授总结道: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在提及中国未来发展航向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时,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再次被突出强调,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因此,民族工业的崛起成为必然,未来的内镜市场广阔,国产内镜的发展一定是要符合国家的战略方向,无论是满足基层基础需求推动分级诊疗,还是内镜中心的扩展以及医院类型的多样化、多元化的实现。2020中国消化内镜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中国人消化内镜应该检查人数和内镜医生不匹配,和发达国家的医疗投入存在差距。这些都是所有内镜人需要思索的问题。”


————

“身负青囊,剑指远方”。在市场的价值、经济的价值,社会的价值的三轮驱动下,澳华内镜会继续坚持医工结合,紧跟消化内镜技术临床需求,为中国消化内镜事业的快速发展持续贡献力量,攀登内镜技术创新研究的新高峰,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内镜好声音”。





END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视频号 器械之家 

相关阅读

戳一下,更有料!

高端无创呼吸机的引领者,迈瑞医疗准备好了吗?

国产手术动力装置老大,冲刺科创板

全球核医学龙头,重大人事变动

联影,开建世界最大高端医械晶体生产基地

上海医药、蚂蚁集团参投,这一百亿独角兽被立案?

服务上亿人痛点!中国CGM起跑,从今年天猫618开始

中国销量TOP1,呼吸机巨头一级召回

历时五年,迈瑞医疗:高端超声项目获国家认同

惊艳!东软医疗发布里程碑级别新品

年亏超6亿,两兄弟收获“中国血管介入机器人第一股”


内镜交流群骨科交流群
手术机器人交流群

体外诊断交流群
影像交流群
健康交流群

这里是器械之家相关行业交流群,欢迎扫码加入,扫码加入你可以得到:1.更多的行业人脉;2.结交更多的资源。

务合作:qxzj@landianyiliao.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