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1962:那山,那水,那人,那脑

炁子 炁子 2023-11-22

所谓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熬下来”。一直坚持下来,就能品尝到最后的果实。——阿雅(艺人)

 

看不到、看不全炁(音qi)子的原创文章?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如果已经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可能没有加星标。一个,是从其他平台读到的,而各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机制,未必每篇都放行。对此,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是关注微信公众号“炁子”、并“设为星标”。

 

今天,微信公众号“炁(音qi)子的订户数,跨过1000人了!


 

欢迎、感谢这1000位有缘君子!“炁子”不是流量驱动的自媒体,能聚到一起,是缘分。公号从2020年10月18日创建,每三天发一篇文章,到2021年11月23日的今天,已一年零一个月。系统显示已发布133篇原创,其中除了一篇读者约稿外,全部是炁子原创。炁子创作,也注意文章的可读性,但首先基于数据、事实,绝不当谬误信息的二传手。炁子视给读者输出可信、有趣又有营养的信息,为自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公号现宗旨“犀利思维,稳健人生”,倡导思维的科学理性,人生的通达圆融。纯个人创作,没有团队运营,没有吸粉营销,为了有缘君子持续看到炁子更好的作品,恳请各位以举手之劳,一传十十传百,把炁子介绍给更多的人!揖礼致谢!

 

另外,公号“炁子”仍无留言功能,求有留言功能的闲置号支持!

 

如下是今天的正文:

 

据新闻报道,(2021年)11月15日,米国外交部提高了赴印度旅游的警告级别,理由是印度的恐怖主义和强奸等暴力犯罪。

 

套用流量自媒体的说法,这是给印度人“啪啪打脸”。

 

印度人正群情激奋,申讨印度喜剧演员维尔·达斯,说他是“软恐怖分子”,要逮捕他。因为达斯刚刚在脱口秀演出时,称“我来自双重人格的印度”,“我们白天崇拜女性,但晚上轮奸她们”。

 

炁子上篇原创文章《中印边界博弈1962:如何透过花式“开挂”表象,分析印度人的民族性格?》里,提到过这件事。这是从印度人视角看印度人的一个例子。整篇文章,分析了藏南问题的客变量印度,梳理了印度人的集合属性,讲了一半,这一篇就讲另一半:印度对中国和世界的战略思维。

 

1

 

印度的空间属性,北边是地球上最高、次高的四座山脉,南边是印度洋,腹地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它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心,而南亚是印度洋的中心,而且在东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交汇地带。

 


按中华文明的观念,印度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本是汇聚生气的大好风水局,得天独厚。而且,背后的山,接近“世界岛”的核心地带;前面的水,是世界物流要道。怎么看,都是“王霸基业”的骨架。

 

可惜的是,这片天赐的风水宝地,不仅未成“王霸基业”的气象,反而有着3000多年一再被侵略者蹂躏、反复当亡国奴的历史。混血再混血,人种肤色像万花筒,白的像牛奶,黑的像木炭。

 


更不可思议的是,数千年被一再蹂躏,这个因果链的“因”,居然是一个狭窄的开伯尔山口。

 

这个开伯尔山口,是印度次大陆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陆上通道。全长不过53公里,最窄处不超过600米,两侧山高60-90米,海拔1000多米。冬不封山,终年可通行。

 

唐玄奘进入印度,就是从这个山口过的。

 


就是这个狭窄的山口,开启了印度几千年被各种外敌蹂躏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基建狂魔”就开始修长城了。要是我炎黄子孙,早就把这个山口封得固若金汤,还能让人随便来蹂躏?

 

然而神奇的印度人,的的确确,历史事实就是,呆萌得不知道修隘口,硬生生留下一个千古之谜。

 

这个千古之谜,吸引后人猜猜猜。各种猜想之中,炁子看到一个最有趣的,来自《比较法研究》2018年第6期的一篇文章,作者苏力,文章标题《何为制度?因何发生(或未发生)?——从开伯尔山口看长城》。苏力君认为,开伯尔山口未建防御工事,是因为当时的印度社会缺乏像我们祖先建长城一样的一套制度。

 

印度人和我们的思维没有交集的地方,太多,不仅是修防御工事。比如,对殖民主义的态度。

 

2

 

中印同为文明古国,近代都遭遇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中华民族,对入侵之敌充满刻骨仇恨,对近代100多年的历史,只有深入骨髓的屈辱感。中国人前仆后继,以血与火的巨大牺牲,打出来自己的独立地位。一旦站立起来,即刻宣布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概不承认。建国不久在与印度的边界谈判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出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等“丛林法则”的深恶痛绝。

 

但是印度对殖民主义,态度恰恰相反。

 

印度人对殖民200年的英国人,没有兵戎相见,没有深仇大恨,反而充满了感恩。

在他们看来,是英国人帮他们把上千个邦国捏合成了一个印度,是英国人留给他们现代治理体系、铁路网等等有形无形的资产。

 

炁子在被困藏南的几个星期,还找出了反映印度国父生平的电影《甘地》。在这部电影里,甘地说:“我们和英国同舟共济很久了,希望能送别友人般的与他们挥别。”

 


不仅不恨英国人,印度人还自视为“大英帝国”的长子,欢天喜地地继承了英国人留下的一切,包括殖民主义思想。

 

3

 

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理尼赫鲁,早在独立前就指出,“门罗总统提出的门罗主义确保了米洲免受外来侵略近百年之久,现在到了将同样的门罗主义运用于亚洲国家的时候了。”

 

独立建国后,尼赫鲁即开始推行印度版的“门罗主义”政策。

 

印度版的“门罗主义”认为,印度居于南亚次大陆中心,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考量,都是南亚次大陆、印度洋地区的天然盟主。

 

为此,印度将南亚次大陆视为自己的“禁脔”,把印度洋看成是自己的“内湖”,不容他人染指与干预。

 

但是,“内湖”长期被米国霸着。对于蓝星上的辽阔海洋,米国的原则是,不允许任何国家单独控制任何一个大洋从而成为米国的对手。面对世界头号霸主的豪横,印度不爽,也无奈。

 

不过对南亚次大陆,印度执迷于“前进政策”,几十年如一日地“拱卒”,先后加强了对锡金(后于1975年正式吞并)、不丹、尼泊尔的控制,也一直努力将阿富汗、缅甸纳入自己的影响范围。

 

而对西藏,印度不停往前“拱”,一直“拱”到英殖民主义者留下分界线然后还对中印边界不停“自我修正”,不停试探中方容忍底线。

 

在这件,印度人的执着,严丝合缝印证“印度”们对印度人性格一个一致认知:你给印度人任何东西,他们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并且只会想要更多的便宜,一直探到最低价格和最大收益为止。探析印度人的集合性格,是炁子上篇原创文章《中印边界博弈1962:如何透过花式“开挂”表象,分析印度人的民族性格?》的主题。

 

印度的政界、战略界,妥妥继承了“大英帝国”殖民者的思想,追求北向绝对安全”。最好独霸青藏高原,不到就策动西藏独立,让西藏成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区。教唆达赖、收留达赖,不渗透,但收效日渐式微。独搞不成,青藏高原能占多少是多少。

 

承袭英殖民主义思想印度对华地缘战略的核心。

 

在藏独搞不成,中国牢牢地占着青藏高原制高点阿克赛钦居高临下让印度产生强烈的战略焦虑

 

印度人不会去想,你的“绝对安全就是人家绝对不安全。人家会坐以待毙?怎么办,比拳头硬

 

谁拳头硬谁了算,弱肉强食“真理大炮的射程内”,这就是西式的“霸道”。与我悠久中华文明的“王道”思想,泾渭分明

 

好吧,就算比拳头硬。回到1962年的世界,印度的拳头真的比中国硬吗?

 

印度就是这么觉得的。

 

4

 

印度觉得自己的拳头够硬,首先体现在国家综合发展水平上。

 

各自建国的时候,相比中国反复战火洗礼之后的一穷二白,英国殖民者给印算留下了相对丰厚的遗产。冷战开启后,印度成了苏两争相拉拢的“香饽饽”,家底比中国殷实多。

 

具体1962年的情况

 

炁子借世界银行的数据库工具1962年前后印两国的GDP、人口数据的对比(如下图)。本想找到时间更早一些数据,比如1940年代末期中印建国时候世界银行的数据库统计数据起点1960年早的没有。




从两图可以看到1962年,中印两GDP数据差不多,中国470亿美元,印度是420亿美元,中国略多一些。但人口1962年印度比中国少很多。中国是6.6亿,印度是4.7亿。所以,1962年印度的人均GDP大约90美元而中国的大约70美元,差一大截。

 

炁子另外看到一份资料说,1962年时的印度,“继承了大英帝国经过两百多年建设留下的巨量经济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港口,大学,医院,是世界第6大工业国,亚洲第一大工业国,钢铁、黄麻、造纸、航运、贸易、发电等各项产业和人均GDP等指标普遍高于中国大约一倍到10倍。”

 

这份资料,炁子尚未证实信息源是否权威,但是大体上,应该不会有太大出入1962年中国的情况我们是清楚的,可以用四个字描述:内外困。

 

说军事上,当时印度霸气侧漏。

 

印度1957年,就拥有了二战后亚洲的第一艘航母。而中国直到2012年迎来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服役。前后时间相距达半个世纪。

 

印边境战争10个月前,1961年12月印度不顾西方世界的普遍反对,出动海陆空三军,进攻占据果阿、达曼和第乌的葡萄牙殖民者军队。军36小时内击败爆锤对手,导致印度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对外强硬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印度大胜的时候,中印关系却在不断走向恶化,印不断蚕食中国领土,战争一触即发。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印度收回果阿,还在表达支持。


 

印度觉得自己的拳头够硬,还因为在它看来,满世界都宠着它。

 

印度自认为不结盟运动的盟主,第三世界一呼百应,威望老了。

 

当时世界冷战两大霸主,国、苏联,都在拉拢印度,对印度曲意逢迎,各种支持

 

而当时中国正值多事之秋,内外交困。这个情况以后还会讲到。

 

印度不仅觉得自己拳头硬,还处在一种“醉醺醺”的亢奋状态活在云端之上

 

5

 

1962年中印之战的败将印度第四军指挥官考尔战后曾写了一本为自己的失败洗白的书,《未曾披露的故事》(The Untold Story)。


 

他在书中披露,战前尼赫鲁政府始终坚信:对于印军得寸进尺的“蚕食”行动,“中国政府不会做出什么强烈的反应”

 

另外,据后来印度官方出版的《外交档案》第8卷披露,1962年8月14日,尼赫鲁在议会下院就中印边界局势的接受辩论质询时,认为中国绝不敢冒与不结盟国家决裂的风险对其实施反击,同时自信“印度士兵对中国士兵能够以一敌十”

 

讲了这两件史实,回头再对应着看下炁子的上篇文章中印边界博弈1962:如何透过花式“开挂”表象,分析印度人的民族性格?

 

文章主题是探析印度人的集合性格,其中有这样的归纳:一是出了问题一定是别人的责任二是喜欢夸大其辞三是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是不是也严丝合缝?有这样的集合性格,印军围剿境内的红色武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对手实力的做法,也就毫无违和感了。

 

反观我们的毛教员,那可是“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的襟怀。他却在战前,高度重视战术细节,甚至做好了打不赢印度、不得不暂时丢掉西藏的最坏打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哎呀呀,实在是。

 

本篇到此结束小结一下,本文是炁子原创《脑力体操:1962年“打印”弃守藏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系列文章的第篇,主题是印度对中国和世界的战略思维全面继承“大英帝国”殖民者的思想,把印度洋看成是自己的“内湖”,把南亚次大陆视为自己的“禁脔”,追求“绝对安全”。为此目标,最好独霸青藏高原,做不到就策动西藏独立,藏独搞不成就尽量多占青藏高原。在中国牢牢地占着青藏高原制高点阿克赛钦的情况下,印度产生强烈的战略焦虑,欲和中国比拳头。但奇特的集合性格之下,印度人心态莫名膨胀,不知天高地厚。这种因果链,已经预示了1962年的战争结局。下一篇接着分析,在印度这个客变量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变量,若隐若现的?

 

最后提请各位留意,“演艺界的道德模范”投票仍在进行。

 

投票方式:关注了微信公号“炁(音qi)子”的读者,请直接到文末的投票功能区;在其他平台上读到本文的读者,请先关注微信公号“炁子”,再投票。

 

同时,欢迎读者关注漏掉的明星、普通人,让更多的道德模范曝光!欢迎提供相关的信息线索,最好同时提供可供采信的具体资料。

 

提供方式:关注了微信公号“炁(音qi)子”的读者,请直接到文末,长按二维码,加入炁子QQ交流群;在其他平台上读到本文的读者,请先关注微信公号“炁子”,再进群。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炁子(微信公众号“炁子”)的这篇原创文章,就打赏一杯茶钱?戳戳点点、在看、转发,也算赞赏。古道热肠,温暖、鼓励炁子做得更好!

 

犀利思维,稳健人生。欢迎投缘的君子,和炁子做朋友,和时间做朋友,闻、思、修日日新,从此走上思维睿智、人生圆融的坦途。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移步到炁子QQ交流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